您好,欢迎进入阳泉市双拥网



“军”心向党映初心 乡村振兴展担当——阳泉市优秀兵支书系列报道(三)从“橄榄绿”到“振兴红” 军人本色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2025-06-05 19:03:49
劳动绘就幸福底色,实干铸就时代丰碑。在阳泉这片热土上,400余名“兵支书”传承部队红色基因,以“退役不褪色”的铿锵誓言扎根基层——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扛责在肩,带领乡亲蹚开致富路;乡村振兴战场,他们冲锋在前,擘画家园新图景。从“橄榄绿”到“振兴红”,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为弘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硬核作风,激发广大退役军人“建功家乡”的奋斗热情,阳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军”心向党映初心 乡村振兴展担当》专栏,聚焦“兵支书”们的热血故事,晾晒退役军人的实干风采——看他们如何把军装里的忠诚,化作乡村沃野的深耕;将骨子里的坚毅,写成百姓心中的答卷。
每一个故事,都是“退役不退志”的生动注脚;每一道身影,都是“建功新时代”的鲜活坐标。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奋斗足音,见证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续写的别样荣光!
阳泉市优秀兵支书系列报道(三)从“橄榄绿”到“振兴红” 军人本色助力乡村振兴
——记阳泉市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党委书记李乃珠
李乃珠,1979年11月入伍,1982年退役,现任阳泉市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党委书记,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个人”。
1982年李乃珠光荣退伍,返乡之后一直在桃林沟村委会工作,1994年8月当选桃林沟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他秉持“能够为群众办实事是我*大的快乐”的工作作风,带领全体干部村民苦干实干,形成了集地面企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结构格局,全村固定资产5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0000元。桃林沟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埋头苦干,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桃林沟的过去,用“一贫二白”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上任后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民难事急事。他组织班子成员垫资交水电费,解决了村民吃水、用电等问题,筹资购买了校车,建起了年产8万吨的新矿井。新班子上任的第三年,桃林沟全村经济收入就达到了14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2001年,他抢抓机遇,购买了当时运营艰难的神堂煤矿,奠定了桃林沟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成为桃林沟村今后走上富裕之路的“第一桶金”。——加快转型,培育文旅发展新引擎桃林沟因煤而富,但没有“唯煤独大”。在许多地方因为煤价高位坐享“红利”时,他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利用资金积累,建成了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砖项目、年产30万方混凝土生产线项目,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的产业衔接与转换。2000年,他带领村民开始了“桃花革命”,2004年推出了首届桃花节,又利用10年的时间带领全村人民改变村容村貌,完善配套设施,拓展了乡村旅游市场,奠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根基。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投资建起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服务周边20余万居民。2014年,他又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坚持市场化运作,着手完善休闲产业链,在景区创办了一批有效益的旅游项目;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他又带领干部群众建成桃河民俗文化园、古州家风馆、走染坊印染馆、乡村故事馆等文创项目。同时,积极推出“免租金”等服务措施,吸纳外乡镇3名退役军人在桃林沟创业。
并村帮扶,探索精准脱贫新路径
2015年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和并村发展新模式,将贫困村大南庄村搬迁合并至桃林沟村。为了让村民真正“融心”,他提出抓阄分房的办法,让两村村民成为一栋楼里的对门、近邻,与本村村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卫生、就业、养老等福利待遇。为了让贫困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他首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并将大南庄旧村开发为田园综合体,成立九保养殖合作社,原大南庄村村民全部入社分红。目前,投资5500万元的马铃薯雪花粉加工项目已基本建成,既带动农民种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又保障了农民增收。
提高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多年来,他始终把“幸福桃林、宜居家园”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住有所居,建成水、电、气、暖、气配套齐全的桃林人家和喜来居住宅小区;围绕病有所医,在完善村卫生所功能、设施的基础上,统一规范村民健康档案,每年年底组织退休村民进行体检,对大病、重病患者给予除国家医药报销外的3000元至30000元不等的治病补贴;围绕老有所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村民每月可领800-1700元的养老退休金,退休村民人均年收入10000元;70、80、90、100周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给予每月75、150、300、600元的生活补助;围绕学有所教,建有面积约3200㎡,可同时容纳300多名幼儿入园的高端寄宿制幼儿园,对考入一本大学的学生重奖2万元、二本的重奖1万元;围绕民有所乐,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组建锣鼓队、秧歌队、晋剧团、腰鼓队,建起农家书屋、健身园、便民服务中心,并在每年春节、桃花节、元宵节举办文艺汇演。“乡村振兴万民乐,这乡唱来那村和,新房新楼新村落,花满田野果满坡……”这是歌唱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歌,也是歌唱幸福生活的理想之歌。今日的桃林沟是一个人人尽享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干群融洽家庭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