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阳泉市双拥网

Image
0353-2296606
hahaahhhahah
Im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页

“军”心向党映初心 乡村振兴展担当——阳泉市优秀兵支书系列报道(一)永葆军人本色 努力打造*美乡村


编辑:2025-06-03 18:18:00

劳动绘就幸福底色,实干铸就时代丰碑。在阳泉这片热土上,400余名“兵支书”传承部队红色基因,以“退役不褪色”的铿锵誓言扎根基层——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扛责在肩,带领乡亲蹚开致富路;乡村振兴战场,他们冲锋在前,擘画家园新图景。从“橄榄绿”到“振兴红”,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为弘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硬核作风,激发广大退役军人“建功家乡”的奋斗热情,阳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军”心向党映初心 乡村振兴展担当》专栏,聚焦“兵支书”们的热血故事,晾晒退役军人的实干风采——看他们如何把军装里的忠诚,化作乡村沃野的深耕;将骨子里的坚毅,写成百姓心中的答卷。

每一个故事,都是“退役不退志”的生动注脚;每一道身影,都是“建功新时代”的鲜活坐标。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奋斗足音,见证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续写的别样荣光!

系列报道(一)永葆军人本色  努力打造*美乡村

——记阳泉市城区义井镇王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恩

张恩,男,1966年3月出生,阳泉郊区人,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4年11月入伍,1988年1月退出现役,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阳泉市城区义井镇王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强化党的建设,做支部“一班人”的领路人

1997年张恩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他深感压力重重,边工作边学习,深入老领导和村民家中走访调查,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踏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作为党支部书记,他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首要的大事来抓,把统一思想抓好党的建设,发挥集体的作用,形成集体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村的发展搞上去作为工作理念贯穿始终。

带领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打牢思想基础。他始终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和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历届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工作中虚心向村民和老领导请教,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认识,每年撰写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通过努力学习不但提高了理论素养,强化了本领,而且统一了广大党员的思想。他时刻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内部自身道德修养,正确对待手中权力,理性面对各种利益,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恪守权力的边界,时刻关注党员和村民的批评,在利益面前不攀不比,在工作面前不捞不贪,在权钱交易面前不惑不迷,做到了廉洁自律,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统一支部一班人的思想。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认为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因此他严格按照“六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村里的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多年来坚持给党员上党课,有重大事情召开支部大会进行决定,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尤其是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工作中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组织全体党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从而增强了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全体党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行动指南和行为标杆。

带领支部一班人调查研究,模范带头防控情。为了把村治理好,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他和支部一班人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每年都要走遍村中角角落落,及时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化解村民的矛盾,提高村支两委决策水平,为了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主动采取科学和民主决策,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和意见。近3年来防控疫情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他亲力亲为,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对流动人口进行摸排,严格进行管控,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防疫措施,积极动员村民进行接种疫苗,为老弱病残提供各种便利,井然有序组织村民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村民生命健康安全。

创新发展思路,做经济建设的带头人

从部队退伍后,他把部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工作岗位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工作中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和党员开展工作。

想方设法发展村集体经济。1997年7月他刚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集体经济是*困难的时候,有外债200多万元,并且由于邻村的煤矿进行开采,造成村民140多户民房受损,他白天到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运用法律手段到邻村进行协调,晚上挨家挨户进行做思想工作,经过5个月的努力,终于合理合法地给村民进行了赔偿。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劳动力就业问题,经过村支两委会议研究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1997年8月起,他主动多次联系部门完善煤炭开采手续,经过不懈的努力,手续办理齐全,开采煤炭正常,为集体创收了效益,还清了外债,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集体经济有了较好的收益。

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只有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才能改善村民生活和工作环境,2004年开始他通过朋友介绍、互联网招商、主动到企业对接等各种渠道,将现代销售4S店落户在王家峪村,2003年和2009年他经过协调又引进了宏厦三建和彰德驾校在村里落户,既增加了集体收入,也为村民解决了20人的就业岗位,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促进了王家峪村的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他带领两委人员精心谋划,科学规划,在菜洼一带打造占地25亩的菜洼种植园,引进多家农家乐饭店,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同时对未来全村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布局。四是廉洁自律当榜样。在村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情与法”的矛盾困扰,但他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严格要求自己,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朋友、亲友乱办事、谋私利。在工程外包、招商引资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关系请吃饭、送礼包、参加开业庆典等活动,但他都谨慎对待,做到拒收一分钱、一张券、一个纪念品。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常”字当头,常修德、常戒欲、常问责、常想民、常思艰、常正气。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始终保持雷厉风行、勤俭朴实、廉洁奉公的军人本色。

心系群众利益,做村民的贴心人

他既是村干部也是村民,他把村民当亲人,时刻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记在心里,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

解决村民的出行难。多年来,王家峪村村民出行时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是头等大事,他到公路和交通局等单位争取资金,动员党员和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在2002年硬化了村里的主干道2公里,户户通3公里。为了让村民能到*近的狮脑山锻炼身体,又投资修建了2公里的健身路。

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由于王家峪村属于市城区规划的范畴,多年来一直没有批准宅基地的建设,这就造成村民住房紧张的困难,他又到住建等部门协调,2002年修建了一栋楼房解决了36户的住宅问题,2005年又修建了11户两层小楼,2011年修建了16000多平米的住宅楼,使138户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创卫工作中更是身先力行,特别是陆家沟环境整治中,他更是与村民一起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在第一线,村民们都为有这样的好书记点赞。

为村民的民生尽心尽力。2002年以前村民的饮水主要靠天水,吃水成了较大的问题,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实地考察,请专家进行多方论证,在2003年修建了3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管道3万多米,将自来水引进了家家户户,保证了村民全天侯有水吃。2017年王家峪村归属城区管辖后,他与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议,经过“六议两公开”程序,投资1300万元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铺设污水管道6000多米,为全村224户进行了煤改气,完成183户旱厕改造,修建了6个水冲式公共厕所,整修危房3000多平米,密闭了河道修建了文化长廊,为村民创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同时吸引了周边市民来休闲、采摘、观光,王家峪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四是慰问村民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在他的提议下,连续20年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过重阳节,为老人发放白面、被褥等慰问品,村民自觉形成了尊老敬老的氛围,在他心中,村民之事无小事,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就应该把全体村民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村民家中无论有什么困难,他总是伸出援手,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作为退役军人事务站站长,每年征兵时,他都深入适龄青年家中进行宣传政策,近年有多名适龄青年参军入伍。2021年刚参军入伍的新战士王晓瑞的母亲是一位残疾人,为了让王晓瑞安心部队工作,他多方对家庭进行帮助,解决了王晓瑞的后顾之忧。

军营是一座大学校,大熔炉,在部队他学到了真本领,尝到了部队教育的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尽管在工作中历尽坎坷,但军人的作风和意志却从未动摇。在他心中,自己永远是一名兵,退伍不褪色,他将永远以人民为中心, 为自己深爱的这片热土贡献自己的一切!

Image
版权所有:山西六一科技有限公司
Image
版权所有:山西六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Image